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旧址位于源深路622号,占地约4000平方米,现有建筑4068平方米(其中自有产权房3447平方米,另有621平方米属浦东新区房地产集团公司下属潍坊物业的1935年建造的宅院式建筑。
严格的说,这是一个旧址改造项目. 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新址迁建项目已于2006年8月竣工,并于当年12月份达到全面投入使用的标准。作为新精神卫生医院的补充与配套与补充,旧址将对内部设施,外部形态以及周边环境全面改造。
旧址改造项目不同于以往的建筑设计,他的特点是:土建工程量相对较小,一般业主都会要求保留大部分楼板,梁柱,从而保持原建筑的框架不变.相对而言对于建筑设计的限制条件就比较多,发挥空间就没有常规的建筑设计那样可以天马行空,任建筑师自由发挥了.在对旧址的现状考察分析后,建筑师发现旧址分为两个部分.一部分是建于六,七十年代的多层建筑.有属于那个年代特有的简洁到仅有功能,强调实用的现代主义建筑.而另一部分就是621平方米属浦东新区房地产集团公司下属潍坊物业的1935年建造的宅院式建筑。30年代的老上海建筑,Art Deco与海派风格相映成趣,使得这部分的建筑如同当年良友画报上的上海名媛,虽然跨越了大半个世纪依旧神秘优雅,婀娜迷人,散发着历史酿造的芬芳,这部分建筑属于上海优秀历史建筑,无论是从政策还是美学角度,对这部分改造都应该遵循整旧如旧的原则,最大可能地保留原有风貌,并加保护。
如此一来,改造的重点就放到了建于六,七十年代的多层建筑(门诊大厅)这一块了。三层条式的多层建筑,整体呈非常完整的矩形,整个建筑的立面呆板平直,没有任何变化.建筑师试图从外观上打破建筑沉闷无趣的氛围,赋予建筑生命力,并与另一端的宅院式建筑遥相呼应,融为一体.建筑师采用符号提取的手法,提取坡屋顶,山墙,玫瑰窗这些元素,在不破坏原有建筑框架的前提下。改变建筑的原有风格.把海派石库门建筑特有的门头放在主要立面黄金分割点上,不仅强调了入口特征性.更是打破其千篇一律的立面风格,让建筑的地域感跃然眼前.普通的窗门口部点缀装饰主义风格的柔美线脚,配合青灰色的挂瓦和山墙上玫瑰窗,原本沉闷的建筑突然有了生气。
水泥不会呼吸,钢筋没有思想,玻璃永远冰冷.但是那些山墙上的玫瑰窗,窗下的线脚,墙上的门头却在传达上个世纪的故事.建筑被赋予了生命力。
在装饰主义风格与海派风格相统一的基调之下,设计很快得到院方的认可,带有浓厚历史感的改造风格体现了医院悠久的历史,同时这种改变建筑表皮的方式对原有建筑的改动很小,同样起到节约成本的效果.现在此改造项目正在施工进行中,相信不久即将以新面貌迎接病患。
在强调节能节能环保和保护历史文化重要性的今天,旧址改造将会是建筑设计领域的主要趋势之一.此次设计也是对这一领域的尝试。